最近在准备笔试,于是在各种网站上刷题嘛。期间做了百度某年的一道 编程题。
小 B 最近对电子表格产生了浓厚的兴趣,她觉得电子表格很神奇,功能远比她想象的强大。她正在研究的是单元格的坐标编号,她发现表格单元一般是按列编号的,第 1 列编号为 A,第 2 列为 B,以此类推,第 26 列为 Z。之后是两位字符编号的,第 27 列编号为 AA,第 28 列为 AB,第 52 列编号为 AZ。之后则是三位、四位、五位……字母编号的,规则类似。
表格单元所在的行则是按数值从 1 开始编号的,表格单元名称则是其列编号和行编号的组合,如单元格 BB22 代表的单元格为 54 列中第 22 行的单元格。
小 B 感兴趣的是,编号系统有时也可以采用 RxCy 的规则,其中 x 和 y 为数值,表示单元格位于第 x 行的有第 y 列。上述例子中的单元格采用这种编码体系时的名称为 R22C54。
小 B 希望快速实现两种表示之间的转换,请你帮忙设计程序将一种方式表示的坐标转换为另一种方式。
输入 | 输出 |
---|
输入的第一行为一个正整数 T,表示有 T 组测试数据(1<=T<=10^5 )。随后的 T 行中,每行为一组测试数据,为一种形式表示的单元格坐标。保证所有的坐标都是正确的,且所有行列坐标值均不超过 10^6 | 对每组测试数据,单独输出一行,为单元格坐标的另一种表示形式。 |
2 R23C55 BC23 | BC23 R23C55 |
写这道题目的时候,正好复习了 C++ 的类,于是居然鬼使神差的想设计一个类来实现它。C++ 的核心思想是面向对象,而此处的单元格正好有显著的对象特征。一个单元格,应该有座标,以及其中的内容。这是很自然的,当初看 C++ Primer 的时候,书中也是以书本销量作为引入,介绍并阐述类的设计。
Definitions
闲话少说,现在就来看看如何实现这个类。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| // Unit/Unit.h
class Unit {
private:
using pos = unsigned int;
pos rowIdx;
pos colIdx;
public:
// constructors
Unit(pos _r, pos _c) : rowIdx(_r), colIdx(_c) { }
// constructor2
Unit(string);
};
|
先看这么多,我希望每个单元个有两个属性,一个行索引rowIdx
一个列索引colIdx
. 而且我定义了两个构造函数,一个是直接将行列索引传入,另一个则是通过读取一个字符串,来解析出其中的行列索引的值。这里有一个问题,因为不同类型的字符串解析的方式不一样,所以需要一个指示变量来指明传入的字符串到底是哪个类型:BC23
还是R23C55
?除此之外,我还需要一个可以转换不同类型表示的函数,给了我表示类型 1,我可以直接调用一个函数,输出表示类型 2. 需求先大致到这里,来改进一下之前的类。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16
17
18
19
20
21
22
23
24
25
26
27
28
29
30
31
32
33
34
35
| // Unit/Unit.h
#ifndef _UNIT_H_
#define _UNIT_H_
#include<string>
class Unit {
private:
using pos = unsigned int; // type alias
pos rowIdx;
pos colIdx;
bool isRC; // is the type `R23C55`?
void getIdx_RC(std::string); // build index for type 'R23C55'
void getIdx_NRC(std::string); // for type 'BC23'
public:
// constructor1
Unit(pos _r, pos _c) : rowIdx(_r), colIdx(_c) { }
// constructor2
Unit(std::string);
// selectors
pos getRow() { return rowIdx; }
pos getCol() { return colIdx; }
// modifiers
void setRow(pos _r) { rowIdx = _r; }
void setCol(pos _c) { colIdx = _c; }
// utilties
void printer(void);
void convertor(void);
};
#endif
|
这里先不要纠结定义了很多不知道要干嘛的函数,往下看类的实现,你会慢慢明白为什么需要它们。
Implementions
类的头文件中只定义了类,除少数内联函数外,大多数函数仍未实现。按照模块化的哲学,新开一个文件写类的实现。
构造函数的实现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16
17
18
19
| // Unit/Unit.hpp
#include "Unit.h"
// implement constructor2
Unit::Unit(string _s) {
// wishful thinking
isRC = typeInfer(_s);
if (isRC) {
/*
* wishful thinking: suppose i have the function
* that helps me do this job
*/
getIdx_RC(_s);
} else {
// again wishful thinking
getIdx_NRC(_s);
}
}
|
好了,现在我们实现了第二个构造函数,它接受一个string
对象,从中解析出行列索引的值,然后初始化rowIdx
和colIdx
.
但是,我们想当然的调用了一些我们还没有实现的函数。这里要特别注意一点:在写程序的时候,这种想法很有用!以下思想来自我学习 SICP 一段时间以后的自我体会:程序往往会包含很多的函数,为什么?因为有时候一个稍微复杂的问题,并不是一个函数就能解决的,所以需要多个函数相互协调,相互调用才能共同完成或是解决一项工作。如果你费尽心思把它们都写在一个函数里,可能你觉得很好,但是一旦程序报错,你将无从下手,很难定位到错误发生在哪里。这也是程序设计讲究模块化的理由。将复杂的功能抽象成一个一个的互不干涉的模块(子程序),在每一个小模块里尽可能的将代码写好,使得它只完成并且高效准确地完成这一项任务。那么当所有模块相互协同起来,将会使难以想象的高效,且不容易出错,即便是出错了,也能很快定位到错误发生的地点,便于调试。
这样做的好处还有一个,就是你在写程序的时候变得更加轻松。为什么?因为我不用考虑所有的细节,只是调用了一些函数,而实现这些函数很可能不是我们要干的活。Oh, that’s cool! George will do for me.
你甚至可以去喝杯咖啡。但是现在,让我们短暂的充当以下 George 的角色。就拿Unit
类的设计来说,我现在想要实现第二个构造函数,根据题目的意思,我可能接受两个代表不同表示方法的string
,我要将它们解析成行列索引。让我们回头看看这个函数的实现,它先判断输入的是那个类型,然后分情况做不同的事(调用不同的函数)。这里我用到了 3 个 wishful thinking:
- 我希望有一个叫
typeInfer()
的函数,我给它一个字符串,它告诉我这属于哪个类型的表示方法。 - 如果是
RxCy
型,我希望有一个函数getIdx_RC()
能够处理这种类型的输入,解析出行列索引。 - 如果是
BC23
型,我希望有一个函数getIdx_NRC()
能够处理这种类型的输入,解析出行列索引。
这样一来,我们不容易犯错。为什么?因为这个构造函数的逻辑足够简单,仅仅是分两个情况做不同的事。做的事也很简单:仅仅是调用一个函数!如果你能保证所调用的函数不犯错,那么整个过程也不会出错。既简单,又 robust!
还有我个人认为的好处就是,写程序变得简单了。我到每一步的时候,需要什么,想象一下,假设它已经有了,我该怎么写,怎么去调用它。这样你就对为什么要有这个函数,以及这个函数要干什么,心知肚明了。然后上层建设好之后,我再去考虑如何实现那些想象!现在,我们来看看,之前想当然的几个函数如何实现。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16
17
18
19
20
21
22
23
24
25
26
27
28
29
30
31
32
33
34
35
36
37
38
39
40
41
42
43
44
45
46
47
48
49
50
51
52
53
| // Unit/Unit.hpp
#include "Unit.h"
#include <string>
/*
* Predefined things...
*/
bool typeInfer(std::string _s) { // infer the representation type
if (_s[0] == 'R' && std::isdigit(_s[1]))
return true;
else
return false;
}
void Unit::getIdx_RC(std::string _s) {
/*
* build the row/col index for
* type 'R23C55'
*/
_s.erase(0, 1); // remove first 'R'
// find where 'C' is
std::string::size_type c_pos = 0;
for (; c_pos != _s.size(); ++c_pos) {
if (_s[c_pos] == 'C') break;
}
auto s1 = _s.substr(0, 0 + c_pos); // s1 = "23"
auto s2 = _s.substr(c_pos + 1, _s.size()); // s2 = "55"
// set index
rowIdx = std::stoi(s1);
colIdx = std::stoi(s2);
}
void Unit::getIdx_NRC(std::string _s) {
/*
* build the row/col index for
* type 'BC23'
*/
// find the first num
std::string::size_type n_pos = 0;
for (; n_pos != _s.size(); ++n_pos) {
if (std::isdigit(_s[n_pos]))
break;
}
auto s1 = _s.substr(0, n_pos); // s1 should be "BC"
auto s2 = _s.substr(n_pos, _s.size()); // s2 should be "23"
rowIdx = std::stoi(s2);
colIdx = letter2pos(s1);
}
|
Note: 注意到getIdx_RC()
和getIdx_NRC()
需要访问类内私有变量,所以应该声明成类的成员函数。
好了,看了上面的实现,我又想当然的引入了几个函数。但是通过上下文,你可以很明显的看出来我引入这个函数实干嘛用的。正是因为这个时候我需要有一个函数帮我去干这个事情,而我又不想把这些复杂的工作都写到一个函数里面(因为容易出错,且很难调试)。所以我引入了它们:
letter2pos()
接受一个字符串,返回解析出来的数值索引。
好吧,居然只引入了一个 (╬ Ò ‸ Ó),再来看看它的实现。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16
17
18
19
20
21
22
23
24
25
26
27
28
29
30
31
32
33
34
35
36
37
| // Unit/Unit.hpp
/*
* Predefined things...
*/
// return the corresponding num for a given string
int letter2pos(const std::string& _s) {
auto len = _s.size();
int res = 0;
for (; len != 0; --len) {
res = res*26 + alph2num(_s[_s.size() - len]);
// std::cout << "res: " << res << std::endl;
}
return res;
}
// return the corresponding string for a given num
std::string pos2letter(int _p) {
if (_p <= 26){
char c[1] = {num2alph(_p)};
std::string s(c);
return s;
}
std::string res;
int r = 0;
while (_p > 26) {
r = _p%26;
res += num2alph(r);
_p /= 26;
}
res += num2alph(_p);
std::reverse(res.begin(), res.end());
// cout << "res: " << res << endl;
return res;
}
|
哈哈,我又想象了几个不存在的函数。它们的作用很容易通过上下文得知。letter2pos()
和pos2letter()
是一对相反的函数,它们的作用是完成BC<->55
的映射。至于alph2num()
和num2alph()
,其实也是一对相反的函数,用于检索 26 个字母对应的数值。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16
17
18
19
20
21
| // Unit/Unit.hpp
// global map for quick search
char MAP[26] = {'A','B','C','D','E','F','G',
'H','I','J','K','L','M','N',
'O','P','Q','R','S','T',
'U','V','W','X','Y','Z'};
// return a num for the given char
int alph2num(char _c) {
int idx = 0;
for (; idx != 26; ++idx) {
if (MAP[idx] == _c)
return idx + 1;
}
std::cerr << _c << "Not found!" << std::endl;
return 0;
}
// return a char for the given num
char num2alph(int _i) { return MAP[_i - 1]; }
|
转换函数的实现
基于上面的工作,转换函数的实现就显得格外清晰简单。所谓转换函数,就是当我输入的是类型 1 的字符串,它输出转换之后的类型 2 的字符串,由此达到一个转换单元格表示方法的效果。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16
17
18
19
20
21
22
| // Unit/Unit.hpp
/*
* Predefined things...
*/
void Unit::convertor() {
if (isRC) {
std::cout << pos2letter(colIdx)
+ std::to_string(rowIdx) << std::endl;
} else {
std::cout << "R"
+ std::to_string(rowIdx)
+ "C"
+ std::to_string(colIdx) << std::endl;
}
}
void Unit::printer() {
std::cout << "row index: " << rowIdx
<< "\ncol index: " << colIdx << std::endl;
}
|
最后附加一个printer()
方便打印信息。至此,整个类的设计大概就完了。值得注意的是,最后的convertor()
之所以能够如此简单地写出来,是因为我们合理将一些工作模块化,这样带来的好处就是可以重复利用,易于维护。
总结
我之前写代码,总是不注意模块化,不注意抽象化。能一个函数完成的事为什么要写两个函数?然而,最后只能自食其果。一旦报错,一步步地定位错误,从下往上调试,陷入苦海。也有的时候,因为函数过于复杂,把自己绕糊涂,陷入一个圈子里想不通,弄不懂,出不来。这些结果都以失败告终!而且会打击自信心,感觉别人写代码是写代码,我写代码就纯粹是写 bug 啊!
好在前段时间看了点 SICP,B 站上有视频的,我自己也在对着书看,真的是非常好的课程。循着书中传递的思想,慢慢就这么写着,发现有的问题可以写出来了,得益于代码结构的改变,调试错误也比以前稍微轻松一些。到这次写这道编程题,要是在考试中这么写,我肯定来不及的。但是我在课余花了不少时间构思,终于用面向对象的思想将它初步实现。虽然这个类设计的很简单,也有很多瑕疵:
- 异常输入的处理
- 类结构的优化以及完备性检查
- 代码细节的优化
但是和以前半途而废相比,起码完成了类的实现,虽然很粗糙。谨以此文记录一下!
附赠:SICP 的学习资源
- B 站视频
- 在线电子书
- 习题答案
- p2pu sicp solutions
感谢 SICP 视频翻译工作者,感谢 B 站 up 主的搬运,感谢开源社区!